工藝折扇扇骨的雕刻歷史悠久,已成為了一門獨特的藝術。雕刻也是扇骨裝飾中普遍、常見的手法,尤其對竹骨而言。扇骨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單獨的收藏品類,雕刻工藝扇骨不能不說是藏家看重的一個方面,也是賞析和估價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竹刻在唐代已走向成熟,宋代更趨完善,明清兩代竹刻高手輩出,精品層出不窮。竹骨雕刻以玉竹為多,分陰刻和陽刻,陰刻又有深刻和淺刻之分。明清時,淺刻竹骨盛行,民國初年深刻頗受歡迎。深刻一般層次較分明,而淺刻乍看如“劃痕”,其實好的淺刻作品筆鋒刀法無處不在。
業內人士多認為,淺刻比深刻更見功夫,因為它的力度更難把握,細微的變化也更難處理。陽刻有沙地、平地之分,沙地也叫“沙地留青”,留青即在凸起部分保留竹皮。沙地是在鏟除了竹皮的竹肌上用特殊刀具打上密密麻麻的小點,平地是把底子全部鏟平。沙地制做省時,平地則耗時耗工,行家在論價時更看重后者。除竹刻之外,扇骨常見的雕刻工藝還有鑲嵌,漆骨、合骨,鏤空透雕、燙花、鑲貼,扇釘等,工藝的精細程度、復雜程度也是扇骨賞析和估價的重要一面。